AMD CPU: 11月AMD公布产品路线图 进上网本领域点评
  • 2楼 Re: AMD CPU: 11月AMD公布产品路线图 进上网本领域
  • AMD发展史

    1969年5月1日--amd公司以10万美元的启动资金正式成立。
    1969年9月--amd公司迁往位于901 thompson place,sunnyvale 的新总部。
    1969年11月--fab 1产出第一个优良芯片--am9300,这是一款4位msi移位寄存器。
    1970年5月--amd成立一周年。这时amd已经拥有53名员工和18种产品,但是还没有销售额。
    1970--推出一个自行开发的产品--am2501。
    1972年11月--开始在新落成的902 thompson place 厂房中生产晶圆。
    1972年9月--amd上市,以每股15美元的价格发行了52.5万股。
    1973年1月--amd在马来西亚槟榔屿设立了第一个海外生产基地,以进行大批量生产。
    1973--进行利润分红。
    1974--amd以2650万美元的销售额结束第五个财年。
    1974年5月--为了庆祝公司创建五周年,amd举办了一次员工游园会,向员工赠送了一台电视、多辆10速自行车和丰盛的烧烤野餐。
    1974--位于森尼韦尔的915 deguigne建成。
    1974-75--经济衰退迫使amd规定专业人员每周工作44小时。
    1975--amd通过am9102进入ram市场。
    1975--jerry sanders提出:"以人为本,产品和利润将会随之而来。"
    1975--amd的产品线加入8080a标准处理器和am2900系列。
    1976--amd在位于帕洛阿尔托的rickey's hyatt house 举办了第一次盛大的圣诞节聚会。
    1976--amd和intel签署专利相互授权协议。
    1977--西门子和amd创建advanced micro computers (amc) 公司。
    1978--amd在马尼拉设立一个组装生产基地。
    1978--amd的销售额达到了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年度总营业额达到1亿美元。
    1978--奥斯丁生产基地开始动工。
    1979--奥斯丁生产基地投入使用。
    1979--amd在纽约股票交易所上市
    1980--josie lleno在amd在圣何塞会议中心举办的"五月圣诞节"聚会中赢得了连续20年、每月1000美元的奖励。
    1981--amd的芯片被用于建造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
    1981--圣安东尼奥生产基地建成。
    1981--amd和intel决定延续并扩大他们原先的专利相互授权协议。
    1982--奥斯丁的第一条只需4名员工的生产线(mmp)开始投入使用。
    1982--amd和intel签署围绕iapx86微处理器和周边设备的技术交换协议。
    1983--amd推出当时业内最高的质量标准int.std.1000。
    1983--amd新加坡分公司成立。
    1984--曼谷生产基地开始动工。
    1984--奥斯丁的第二个厂房开始动工。
    1984--amd被列入《美国100家最适宜工作的公司》一书。
    1985--amd首次进入财富500强。
    1985--位于奥斯丁的fabs 14 和15投入使用。
    1985--amd启动自由芯片计划。
    1986--amd推出29300系列32位芯片。
    1986--amd推出业界第一款1m比特的eprom。
    1986年10月--由于长时间的经济衰退,amd宣布了10多年来的首次裁员计划。
    1986年9月--tony holbrook被任命为公司总裁。
    1987--amd与sony公司共同设立了一家cmos技术公司。
    1987年4月--amd向intel公司提起法律诉讼。
    1987年4月--amd和 monolithic memories公司达口



    CPU发展史

    1.速度挂帅,万变不离其宗
    CPU又叫中央处理器,是英文单词Central Processing Unit的缩写,其内部结构大概可以分为控制单元、算术逻辑单元和存储单元等几个部分。按照其处理信息的字长可以分为:八位微处理器、十六位微处理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以及六十四位微处理器等等。本文后面会提到许多比较艰生的理论知识,虽然我会努力把他们讲得生动浅显,但我确实没有办法让它象《还珠格格》那样有趣,不过你一定要把握住所有这些技术都是围绕突破速度极限而设立的,这是个万变不离其宗的道理。顺着这条路思索下去,你一定马上会问提高速度到底都有哪些方法呢?其实说起来很简单,科学家想到的地方,我们要留心也一定能发现得了。不外乎下面几种情况:优化指令集、提高处理器每个工作单元的效率、配置更多的工作单元或新的运行方式来增加并行处理能力、缩短运行的时钟周期以及增加字长等等。
    2.论资排辈,字长最好说话
    八位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为Intel公司的8080处理器、8086处理器、Motorola公司MC6800微处理器和Zilog公司Z80微处理器。
    十六位微处理器的典型产品是Intel公司的8086和80286微处理器。如果说8080处理器还不为各位所熟知的话,那么80286则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了,个人电脑――PC机的第一代CPU便是从它开始的。
    三十二位微处理器的代表产品是Intel公司1985年推出的80386,这是一种全三十二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公司又推出准三十二位处理器芯片80386SX。它的内部数据总线为三十二位,与80386相同,外部数据总线为十六位。也就是说,80386SX的内部处理速度与80386接近,也支持真正的多任务操作,而它又可以接受为80286开发输入/输出接口芯片。80386SX的性能优于80286,而价格只是80386的三分之一。386处理器没有内置协处理器,因此不能执行浮点运算指令,如果您需要进行浮点运算时,必须额外购买昂贵的80387协处理器芯片。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486处理器面市,粗略的说486就是集成了浮点运算单元和8KB高速缓存(说是高速但比现在一般内存的速度也有相当差距)的386。早期的486分为有协处理器的486DX和无协处理器的486SX两种,其价格也相差许多。随着芯片技术的不断发展,CPU的频率越来越快,而PC机外部设备受工艺限制,能够承受的工作频率有限,这就阻碍了CPU主频的进一步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出现了CPU倍频技术,该技术使CPU内部工作频率为处理器外频的2-3倍,486DX2、486DX4的名字便是由此而来。

    CPU发展史:(二)悄然而至的转折点

    九十年代中期,全面超越486的新一代586处理器问世,为了摆脱486时代处理器名称混乱的困扰,最大的CPU制造商Intel公司把自己的新一代产品命名为Pentium(奔腾)以示区别。而AMD和Cyrix也分别推出了K5和6x86处理器。接下来Intel又为冲击服务器市场和争取多媒体制高点相继发布了Pentium Pro 和Pentium MMX。这么多处理器的发布使这一段并不算长的时期充满了戏剧性,技术和市场层面的两层变化交汇在一起,终究构成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态势。或许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转折点吧?
    1.技术变迁,RISC取代CISC
    在现在来看第五代的微处理器的问世,应该算得上是PC个人电脑发展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然而这并非是因为它的速度较之以前有了本质的变化,主要原因是,从这里开始传统的X86指令集的CPU开始由CISC复杂指令集设计,转而开始采用部分RISC(简单指令系统计算机)技术。虽然从外观上这些CPU的指令依然复杂而且长度也参差不齐,但实际其内部的微指令已经是整齐化一的简单指令了。而由此也产生了两项全新的技术,超标量和流水线结构。接下来,我们简单介绍下他们的情况。
    (1)复杂指令集
    随着VLSI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硬件成本不断下降,与此同时,软件成本却越来越高,这使得人们开始热衷于在指令系统中增加更多的指令以及让每条指***更复杂的工作,来提高操作系统的效率,并尽量缩短指令系统与高级语言的语义差别,以便于高级语言的编译和降低软件成本。另外,为了做到程序兼容,同一系列计算机的新机器和高档机的指令系统只能扩充而不能减去任意一条,也促使指令系统愈加复杂。于是我们就把这些计算机称为CISC(复杂指令系统计算机)。
    (2)简单指令集
    在发现了上述弊病以后,科学家们开始寻求解决办法。1975年IBM公司开始研究指令系统的合理性问题。其结果发现,CISC电脑中,各种指令的使用频率相差悬殊,最常使用的一些比较简单的指令,仅占指令总数的20%,但在程序中出现的频率却占80%。于是着眼于减少指令的执行周期数,简化指令使计算机结构更加合理并提高运行速度的RISC电脑开始出现。
  • 作者:QQ 2008-10-27 22:18:00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分页 1/1 [1]

点评
字数0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