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市场: 创建新的开发工具 多核处理器发展重点!点评
  • 4楼 Re: CPU市场: 创建新的开发工具 多核处理器发展重点!
  • NVIDIA已发布Tegra处理器 迈进CPU市场

        NVIDIA公司在旧金山正式宣布了一个全新的产品线,名为Tegra。和以往专注于视觉图形处理器不同,Tegra是一款通用处理器(即CPU,NVIDIA称为“Computer on a chip”片上计算机),能够为便携设备提供高性能、低功耗体验。  Tegra的首批产品有两款,分别是Tegra 600和Tegra 650,基于ARM 11架构。而之前发布的手机应用处理器APX2500也将归入Tegra产品线下,更名为Tegra APX 2500。可以说,NVIDIA瞄准了已经从手机和PC两个起点向同一方向——便携互联网设备融合的趋势,这一点和日前推出Atom处理器的Intel所见略同。
      NVIDIA之所以将Tegra称为“芯片上的计算机”,是因为这颗芯片不仅仅包含一个ARM 11处理器核心,其内部还包括图形处理单元,多媒体处理器,存储器和周边设备等。仅仅一颗不足硬币大小的低功耗芯片就能独立实现诸多功能。和Intel以PC为起点的x86架构相比,ARM架构的Tegra更像是以手机处理器为起点做出的发展。它不能运行x86 PC上的Windows XP等操作系统,但在手机上应用多年的ARM架构轻量级操作系统更能适应它高速低功耗的需求。
      NVIDIA移动设备业务总经理Mike Rayfield表示,本周晚些时候的Computex大会上,就能听到各大厂商谈论设计基于Tegra的新产品的消息。首批基于Tegra的MID移动互联网设备将全部来自台系厂商,价格在200到250美元左右,预计在今年年底的圣诞购物季上市,高性能图形处理(游戏)和高清视频解码是Tegra平台相对其他便携平台的最大优势所在。
  • 作者:阿军 2008-10-27 22:20:00
  • 3楼 Re: CPU市场: 创建新的开发工具 多核处理器发展重点!
  • 风云济会,大浪淘沙——CPU市场动向 

        大家都明白到,作为计算机的核心部件,CPU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同时它也是PC中利润率最高的部件之一。早在1981年,当“蓝色巨人”IBM选择Intel公司的8088作为首台个人计算机的CPU时,Intel仅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但上帝给了这个“小人物”成为“巨人”的最佳机遇。多年来,Intel通过不断更新其产品线,使PC工业从286、386、486进入到了今天的PentiumⅡ时代,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不过,时至今日,Intel在CPU市场中的绝对优势地位已被动摇,AMD、Cyrix等兼容厂商正在抢夺本属于Intel的CPU的市场份额。

        据PCData的统计资料表明,1997年7月~1998年6月,Intel与其对手AMD处理器的市场占有率形势逆转。在1997年时,Intel在一般PC处理器市场占有率为91%,但到了1998年,Intel的占有率已跌至60%;而其竞争对手AMD,1997年在一般处理器市场的占有率低于10%,但在1998年,却上升到34%。而在低价PC处理器市场,Intel与AMD的交替现象更为明显。在1997年中,Intel的市场占有率高达72.3%,但在99年,其占有率减为34.6%,降低了约33%,而AMD的占有率则从1997年的3.6%上升到1998年的51.2%,上升近50%。业界人士指出,目前主机板发货量中,采用AMDCPU主机板大幅超过IntelCPU的主机板,预计在低价PC芯片市场上,非Intel阵营将继续扩大市场占有率。

        另据IDC预测,未来5年内,高于1000美元的PC市场增长在10%,而更低价位的PC,市场增长将高达55%。但Intel一贯是高利润经营模式,高端芯片的利润是80%,而低端产品只有50%左右。经营低端产品不仅是利润下降,更主要的是没有市场优势。Intel在1000美元PC芯片市场的份额只有45%,相比之下,Intel在1500美元PC芯片市场的份额就高达99%。尽管如此,基于以下两个因素促使全球芯片巨人Intel必须跟进低端芯片市场。其一是21世纪是泛运算时代,计算机随处可见,这意味着一大批大众化运算装置的兴起,这类装置将采用价格低廉的嵌入式芯片,另一方面,近期PC销售的热点仍是1000美元以下的低价PC。为了迎接其他芯片厂商在低价PC领域的挑战,Intel在98年4月份发布了针对低价芯片市场的Celeron处理器。

        但首款Celeron芯片的推出对Intel似乎并没有起多大作用,这种匆忙推出的没有存储器的PentiumⅡ处理器,与价格相同的AMD同类产品K6相比,速度要慢20%。其结果是,今年第二季度Intel交付了100万片Celeron,它的对手AMD和Cyrix共有400万片低端芯片入市。针对于此,Intel又推出了CeleronA、Celeron300和Celeron333。与第一代Celeron处理器相比最大的不同是,它们具有128KB二级缓存,有了它,Celeron300与Celeron333处理数据的速度将加快许多,甚至能与PentiumⅡ300及PentiumⅡ333处理器相媲美。但有的分析家认为,Intel推出的300ACeleron与333ACeleron处理器,要抢回AMD拥有的低价PC处理器市场并不容易,因为CeleronA系列产品的特性与AMD的K6?系列产品相比,市场区别性不高。此外,AMD今年第三季度K6芯片生产量可提高到330万片,市场份额还会增加,而到98年圣诞节Intel新版Celeron满负荷生产之后,Intel进军低端芯片市场的份额增长也只有每年1%的速度,并会一直延续到2002年。

        需要说明的是,Intel推出的Celeron是一种低价位的Slot1型处理器,它证实了Intel完成从Socket7型处理器转移到Slot1型处理器的意图。对于Intel来说,Slot结构实际上是按市场需求进行处理器产品线细分的产物。正如采用Slot2的Xeon处理器专用于中、高档服务器一样,采用Slot1的PentiumⅡ、Celeron用于普通台式机。采用Slot1体系结构的CPU使用了不少新技术,它可以有效地解决电磁辐射问题,轻易地将工作外频从66MHz提升至100MHz,在多重处理器的设计上,比平面的Socket7拥有更短的布线距离,可大大降低主板设计难度和工作能耗。不管Intel承认与否,Slot1技术作为一种专利,是阻止AMD等厂商竞争的杀手锏,同时,为了更充分地发挥Slot1的作用,Intel已宣布不再支持Socket7。从目前计算机市场发展的情况看,Slot1是略占上风,这证明,尽管竞争激烈,但Intel在X86处理器市场老大的地位还是站得很稳。

        说到Intel的最有力的竞争对手,恐怕非AMD莫属。AMD从386起开发自己的产品,但仍使用Intel的微代码,到了486才是完全由自己设计的CPU。1995年底,收购NexGen之后,以NexGen设计的K6为核心,配合AMD原先的Pentium接口电路,加上Intel授权的MMX功能,尺寸只有162mm2。1997年4月正式发表了166、200、233MHz三种版本的K6与Intel抗衡,并在1997年5月Intel推出PentiumⅡ以前,至少维持了一个月的CPU性能的领先。

        为了保持与Intel的竞争,AMD在整个1997年始终保持其K6芯片的价格比同等PentiumMMX芯片价格低25%。而从1998年第一季度开始,AMD以0.25mm工艺正式量产266MHz和300MHz的K6与PentiumⅡ对抗,特别是采用3DNOW!技术350MHzAMD-K6-2处理器的发布,使得AMD可以挑战Intel的高端PentiumⅡ。3DNOW!技术是一组指令集,有21条指令,这一创新的扩展指令集突破了传统个人电脑三维图形计算数据传输的瓶颈,能够发挥更高的三维图形及音频性能。除此之外,为了迎接Intel新型Celeron处理器的推出,AMD将在今年第四季度发布含256KB二级高速缓存,主频为350MHz~400MHz的AMD-K6-3处理器。

        AMD等公司的努力得到了市场的承认,据ZDMarket对20多万家美国企业所作的一份调查报告称,到98年6月,AMD和Cyrix两公司在一起出售的微处理器已占有低价PC市场的60%。另外,为了在与Intel的竞争中取得价格优势和为其380MHz及400MHz芯片的上市作铺垫,AMD在98年10月底开始全面下调其K6-23-D处理器的价格。除上述之外,面对IntelSlot1体系结构的挑战,AMD、VIA等厂商联合推出了Socket7的升级产品──Super7体系结构。该体系的最大优势在于在保证与原有Socket7兼容的情况下实现了某些Slot1的功能,如支持100MHz工作外频,同时支持AGP和USB界面。另外,由于技术简洁,此类芯片在价位上比PentiumⅡ要略有优势。目前,AMD已经推出了基于Super7体系结构的K6-2-400处理器。

        另外,AMD的K7芯片99年开始上市之后,预计它将成为目前市场上Intel最高档芯片的替代品。同时,按照AMD的一贯策略,K7的定价将比其同档的Intel芯片便宜25%。K7芯片将采用一种称为“SlotA”的新处理器接口。SlotA在机械上与Intel的Celeron和PentiumⅡ使用的Slot1接口一致,但采用不同的系统总线结构,这意味着两家公司的芯片不能用于同样的主板。K7芯片将采用从DEC购得的EV?总线技术,而Intel仍采用其专有的P6总线结构。

        在CPU市场,提起Intel的竞争对手,除了AMD,就应该算是Cyrix了。他们在CPU市场呈三权分立的格局并各有特点。Cyrix于1996年推出6X86,1997年6月推出6X86MX(原称为M2)。Cyrix自从为Compaq生产世界上首台1000美元以下PC提供MediaGX微处理器后,一直在业界强调大力推进低价位、高性能电脑芯片的市场成长率。97年11月,国家半导体(NationalSemiconductor简称NS)与Cyrix合并,98年8月底,NS在美国缅因州的SouthPortland厂房已采用先进的0.25mm工艺技术生产CyrixMⅡ及MediaGX处理器,并在98年9月开始供货。预计该厂房的处理器产量可在今年第四季度提升至NS半导体总产量的75%,工艺技术明年可达0.18mm。CyrixMⅡ强调的是Cashes,不但比Pentium多了一倍,而且是64KBunified加上256bytesinstr-cashe。在IBM发布的Benchmark中,除了PR233与IntelPentiumⅡ数据相同外,其他都比MMXPentium及AMD-K6出色;Cyrix的Ben
  • 作者:大摩机手 2008-10-27 22:00:00
  • 2楼 Re: CPU市场: 创建新的开发工具 多核处理器发展重点!
  • AMD能起死回生全靠IBM?解析IBM CPU市场布局


      微处理器市场格局生变

      PC市场已经有多年徘徊不前了,这至少说明了一个问题:以往IT产业的核心领域正在逐渐丧失活力,这也意味着其重要性在逐渐下降。取而代之的是消费电子、通信等快速成长的新兴市场。

      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有统计数据表明,未来98%以上的微处理器消耗量将来自这些领域,而传统的电脑领域所占的比例还不足2%。

      微处理器行业正迎来一个多极化格局,传统的芯片巨头如英特尔遇到了PC市场需求不畅等问题,而又在新兴的嵌入式、手机等芯片领域屡屡无功而返。相反,以ARM、Transmete等为代表的新兴处理器设计和制造厂商纷纷抓住机遇,进入到嵌入式和移动市场。但后者面临着一些先天的不足:ARM通过授权的方式仅仅赚取了蝇头小利,而全美达的产量还不足以对市场格局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

      另一方面,以Sony、任天堂等为代表的游戏机厂商看到了新兴市场蕴藏的巨大商机,纷纷投身其中,就连微软也抛出了XBOX以图进入这一利润丰厚的市场,它们看中的不仅仅是数量巨大的游戏机等硬件设备,更是其背后潜力巨大的游戏软件和相关的消费服务市场。

      这些公司出于战略的考虑,都对英特尔抱有深深的戒心,但对处理器设计、制造的成本和技术等诸多难题又力不从心,因此迫切需要有一个技术实力强大、有足够生产能力又放心的合作伙伴。

      IBM就是这样的一个选择,甚至是它们惟一的选择。

      蓝色巨人的应变布局

      自从20多年前生产出世界上第一台PC机,IBM开创了神话般的全新时代,也成就了微软和英特尔这对IT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巨头。时至今日,英特尔每年还要给IBM缴纳数额不菲的权利金。

      不过,IBM显然并不满足于此,它还想要得更多。

      毫无疑问,微处理器对IBM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一方面,IBM自己出产服务器,这是其利润丰厚的软件和服务业务的源头,因而Power处理器是IBM绝不可放弃的;另一方面,随着传统的处理器设计生产厂商如HP、Sun、MIPS在处理器领域的纷纷退出或收缩,IBM显然不能坐视英特尔的一家独大,那样的话在战略上是很危险的。

      不过,IBM也有其难言之隐,半导体业已经成为少数“贵族”的俱乐部,最后能够存活下来的一定是资金实***厚、技术先进的诸如英特尔、三星等大厂。即使是像IBM这样的全球顶级IT企业,支撑起半导体晶圆制造的工厂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每年动辄几千万甚至数亿美元的成本,其中还不包括用于技术研发和制造设备更新所需的天文数字般的费用。仅仅生产自己的服务器用Power处理器显然不足以填饱蓝色巨人的肚子。IBM迫切需要足够的市场填充其半导体生产部门“过剩”的生产能力,以维持其良性发展。

      为此,IBM悄悄开始了在半导体领域的布局。

      首先是发展代工以扩充其半导体部门的产量,以抵消设备和运营成本。截止2003年底,IBM已经成为继台积电、联电之后世界第三大半导体代工厂。

      不过,这样的代工显然不够稳固,客户很容易就丧失或跑到竞争对手那边去了。于是IBM又开始了在芯片领域的布局――让Power架构无所不在。这样,IBM就不会轻易失去市场了。那么,又如何既让到处都是Power处理器,还让合作伙伴没有戒心呢?IBM想出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办法。

      今年3月,IBM正式提出Power Everywhere战略,确定将Power架构拓展到嵌入式和消费电子领域,从而形成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从低到高的全线产品。不过,合作伙伴可以与IBM合作开发处理器,只要保证“二进制兼容”即可,合作伙伴可以拥有自己的技术秘密和知识产权。12月初,IBM又联合业界13家企业成立了Power.org联盟,共同推进Power架构的应用普及。

      IBM的Power.org模式符合多方的利益:半导体制造越来越接近天价的“赌博”使各厂商独立开发制造各自适用的处理器面临着更大的风险;而更多Power架构处理器也能满足对于IBM具有战略意义的半导体设计生产能力;IBM也能借势在各个领域扩展自己的势力。这才形成了Power.org联盟中“男耕女织”各得其所的风险和利益共担模式。

      为此,IBM初步完成了在芯片领域的布局,为Power架构处理器的“产”“销”两旺铺下了良好的基础。

      虽然有了这个良好基础,但IBM目前仍需面对目前晶圆厂订单不稳、良品率低导致的赔钱局面,就在它刚刚出售PC业务给联想后,业内又有传闻称它可能会出售半导体业务。对此,笔者认为,在经过了这么一番精心布局后,IBM不战而退的可能性非常小,它的选择极有可能是先观望众多Power架构处理器的市场需求和代工订单情况如何,再做决定,就算最终决定要卖,它也很可能只售出晶圆厂,保留微处理器研发的实力,而且,如果现在它就出售半导体业务的话,它此前扩充产能和在推广Power架构上的一番努力就将付之东流,它掌控微处理器市场的野心将因此落空,这将是IBM最不愿意看到的结局。

       没有IBM就没有AMD的今天

      Power芯片的布局虽然接近完美,但现实的问题是要结出硕果还需要假以时日。对于IBM来说,英特尔永远是一个值得警惕的竞争对手。

      除了正面竞争以外,IBM还需要从侧面牵制一下这个特殊的“朋友”。AMD就是最合适的棋子,因为它是英特尔在其主营业务——X86处理器市场上最直接的对手。

      IBM和AMD的合作由来已久。早在2002年12月,双方就达成了联合开发芯片制造技术的协议,计划期为3年,但不久前双方将联合开发芯片制造技术的协议又延长了3年,合作期限延长至2008年12月份结束。尽管双方对外宣称是联合开发芯片技术,但大多数技术其实都出自IBM公司之手,而这预计将会给IBM带来2.5亿美元的直接收入,AMD则将继续得到IBM强大的技术支持。

      事实上,目前AMD处理器中一些先进的半导体设计和生产制造技术,包括SOI(绝缘硅)、拉伸硅、铜互联等技术都来源于IBM。铜布线使得互联的电晶体的电阻明显降低,还提高了连接的稳定性,IBM的铜互联工艺使电晶体的导电性能提升了40%;采用SOI技术可以降低晶体管开关的电容,提高其开合速度达20%-35%。这些技术都可以大幅提高芯片的处理效能。正是有了蓝色巨人在资金和技术方面的“大公无私”,AMD才能迎来柳暗花明的一天。

      微软新一代游戏机XBOX2采用的处理器就是IBM帮助AMD研发的一款AMD64处理器,而且是由IBM生产的。这也从一个侧面证实了IBM在AMD64处理器设计制造中所起的关键性作用。

      此外,IBM还动用自己在产业内的地位,为AMD拉来了不少盟友,如它的HyperTransport联盟一建立就能够得到德仪、SUN、思科、苹果、国家半导体、nVIDIA等“大腕”的支持,这恐怕离不开IBM的影响和支持。

      可以说,没有IBM,就没有AMD的今天。

      不过,就算没有AMD,IBM也是不会放弃在台式PC上推广其处理器的计划的。早在1991年时,IBM就与Motorola和苹果公司签订协议,制造面向台式和低成本工作站的RISC架构PowerPC处理器。1993年,第一个产品PowerPC 601处理器问世,1994年又生产出换代的PowerPC 604处理器。后来因为与Motorola的合作关系破裂,IBM开始独立研发PowerPC处理器,并始终在苹果电脑中使用。

      2002年,IBM推出64位的PowerPC 970处理器。这款高性能产品可应用于普通台式机、入门级服务器等多种环境中。64位的PowerPC 970芯片基于POWER4服务器架构,采用独特的单指令多数据流(SIMD)单元,拥有出众的性能。此外,它还采用了“Elastic I/O”内部总线结构,这是当时业界最快的处理器总线之一。

      2003年8月,IBM推出世界上第一款64位台式机处理器—PowerPC G5,最高工作频率达2.5 GHz。这款处理器的主要架构衍生于IBM的Power4处理器。在Power4基础上经过优化的极速引擎(Velocity Engine)处理单元、全新的超标量、超管线设计,以及PowerPC架构“天生”的64位兼容能力,使得G5诞生以后获得了广泛的好评。再加上外部高达1.25GHz的FSB、双通道DDR 400内存、SATA接口等先进的技术,搭载PowerPC G5的苹果Power Mac G5电脑号称为“世界上最快的个人电脑”。

      PowerMac G5采用了双路800MHz HyperTransport技术连接芯片组的南桥和北桥。虽然G5诞生比AMD的Opteron晚了几个月,但如出一辙的HyperTransport技术设计不难让人想像到IBM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尽管目前在Power.org联盟中并没有苹果和AMD的身影,但这丝毫不影响两者IBM同盟军的角色,这两支IBM PC市场“伏兵”的灵活性也不会因此受到干扰,反而会对英特尔生成更大的威胁。
  • 作者:批 2008-7-26 14:39:00
首页 | 前页 | 后页 | 尾页分页 1/1 [1]

点评
字数0
姓名
  • ·尊重网上道德,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各项有关法律法规 ·承担一切因您的行为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本站管理人员有权保留或删除其管辖留言中的任意内容 ·本站有权在网站内转载或引用您的评论 ·参与本评论即表明您已经阅读并接受上述条款